Search

我們的角色到底是什麼?
訓練產業,要發明新的觀念有點難
要有新的資訊,科學家、醫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們的角色到底是什麼?
訓練產業,要發明新的觀念有點難
要有新的資訊,科學家、醫師、治療師的領域
還比我們有機會找出新的論點

但活用現有知識與資訊
透過人體運/活動的特性
結合指導與教學的效度
整合被訓練者的需求
自然能發展出無以倫比的解決策略

以媽媽手而言
在治療端,是用各種方式
讓媽媽手的症狀不再出現
甚至舒緩壓力、穩定結構

而訓練端要想的
永遠不是症狀處
而是擁有症狀的「個案」

個案因為生活習慣
如何「過度、過勞」的使用該部位?
什麼樣的肌骨排列導致單部位受壓?

個案在什麼狀況下
能抽空出來執行舒緩或減壓?

又要怎麼幫個案
設計出不增加壓力下的強化訓練?

訓練!
又該怎麼趣味化?容易化?規律化?

很多「學理上」有效的訓練
通通很無聊,甚至很難自己做到「標準」

在訓練端我們總會思考兩件事
「益處vs.損傷」比

幫個案設計了各種訓練動作後
是做錯的傷害比較大?
還是不做的傷害比較大?

訓練=服務業
再強大的訓練動作,個案對訓練沒有驅力
所有的課表也都只是廢紙

因此~訓練要考慮的東西真的太多了
不是網路上隨便抓一個動作就好
更不是書上說,什麼訓練有幫助就對

一樣的動作,不同人做起來教法都不同
一樣的損傷,人不同就會需要不同的訓練

該用什麼樣的口指令讓對方理解?
要如何讓對方快速地知覺到設定感受?
要怎麼讓個案做完之後充滿成就還願意繼續?
要怎麼把握細節讓對方抓到重點?

訓練~真沒你想的那麼簡單
不是你懂的教人家運動
你就在做訓練

#BelieveTraining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國北護運保系老師 專業體能訓練師 FISAF, TRX, DVRT, NIKE 等項目國際教育訓練講師 信念功能教育學院創辦人 (偶爾喜歡有感而發的亂寫者) 擔任藝人與職業運動員的 私人訓練師與諮詢師
View all posts